來源:www.yichang.gov.cn 作者:admin 時間:2013-12-17 00:19
4月24日,在第八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來臨之際,宜昌市人民政府在長城賓館召開全市知識產權工作會議,把宜昌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推向高潮。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邢勝才、湖北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王國新、宜昌市政府副市長張永紅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宜昌市人大副主任鄒正金、市政協副主席王應華出席了會議。宜昌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對宜化集團等17個知識產權工作先進集體、陳宏等15名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個人和楊曉勤等10名優秀發明人進行了表彰。市知識產權局、工商局、版權局的負責人分別向與會代表匯報了近兩年以專利、商標、版權為重點的宜昌市知識產權工作情況。會議由市委副秘書長張宗益主持。
會上,張永紅副市長強調:2008年是知識產權戰略宣傳年,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為指導思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培育知識產權文化,大力抓緊并實施水電產業知識產權戰略、宜昌知識產權戰略和商標發展戰略的制定實施工作。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邢勝才對宜昌市近年來知識產權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將制定水電產業知識產權戰略、建設信息平臺和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等作為各項工作的切入點,充分發揮水電專利技術產業化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電核心技術、優勢產品、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在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運用等綜合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邢勝才最后表示,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希望宜昌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系,針對本市經濟發展特點和產業優勢,積極制定務實、有效的地方知識產權戰略,穩步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這一榮譽為起點,鼓勵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培育知識產權文化,為建設創新宜昌作出貢獻。
據宜昌市知識產權局局長楊華介紹,近兩年來,隨著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工作的全面推進,宜昌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國家專利產業化水電試點基地、中國水電知識產權信息中心、全國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保護知識產權投訴服務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相繼在宜建立。知識產權工作機制逐步完善,知識產權綜合能力顯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07年,宜昌繼成都、武漢之后成為全國第三個授牌的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也是全國第一個獲得授牌的地級城市。一是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大幅提升。2006-2007年,全市專利申請達到2783件,專利授權143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01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14.4%;企業申請專利達到1162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41.8%;申請國外專利實現零的突破,宜化、安琪、三新磷酸三家公司共向29個國家和地區申請了專利。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連續8年居全省前列。全市擁有注冊商標3068件,農產品商標765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5件,地理標志3件,湖北省著名商標48件,集體商標2件。商標發展處于全省領先水平。二是知識產權執法力度不斷加大,法治環境顯著改善。兩年來,市知識產權局共立案查處假冒、冒充專利2件,受理專利侵權糾紛11件,全部按期結案。市工商局共查處商標侵權違法案件135件,罰沒款117.8萬元。市文化局加強市場監管,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6759張(本、盤),推行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成效顯著,全市大中型企業使用軟件正版化工作順利,湖北宜化集團榮獲全國企業軟件正版化示范單位稱號。知識產權法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2006年11月,宜昌市中級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為轄區內專利糾紛案件一審法院。宜昌還是全國50個設立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的城市之一,建立并開通了“12312”知識產權投訴電話、“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網”,24小時受理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知識咨詢和知識產權侵權舉報投訴。三是構建知識產權轉化服務平臺,創新成果產業化效果顯著。宜昌市不斷加大對發明專利、企業專利和國外專利申請的扶持力度,優先支持電力、化工、食品醫藥三大支柱產業的發明專利產業化,形成了一批以宜化、安琪、興發為代表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三新磷酸、燕獅、采花毛尖等一批民營高新技術企業依靠創造、運用知識產權發展成為充滿創新活力的現代化企業。
宜昌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縣市區知識產權、工商、版權部門負責人,部分中省在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學校和知識產權試點示范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負責人約200多人參加此次會議。